專欄分享
2024.03.13
對話的力量(寶瓶文化) 上篇
蔡幸芳醫師這本書是李崇建老師寫的,李崇建老師學習薩提爾很多年,將薩提爾的精髓活用在生活中,對話開啟心與心的交流,對話的本質在於關懷、欣賞與好奇,好奇的提問是接納的開始,專注和諧的對話,看似平凡的對話也能幫助對方覺察自己、梳理情緒、接納自己,讓彼此的對話帶來更美好的互動關係與力量,對方自然而然就改變了。我列舉一些重點或美好的句子分享給大家。1.對話是教養的基礎,英國有句諺語:「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他的命運」。專注和諧與孩子對話,孩子通常顯得寧靜專注。2.很多時候父母只是要孩子聽話,而非對話。有些父母常說,不了解孩子。但觀察父母的對話,他們不是想了解孩子,只是希望孩子乖乖順從,照著父母的意思罷了。3.建立健康對話的基礎,要先拋開成績議題,也要先拋開沉迷網路議題,從分享與互動開始。4.對話看見豐富,對話需要真誠。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正向資源,當親子解構了爭執,不再彼此傷害了,不再為情緒控制,孩子才有機會看到自己,決定自己。5.三個「非語言訊息」:對話的姿態、語態與停頓。6.邀請家長暫時卸下「期待、命令、意義化與說理」的語句,而是轉向探索孩子的語句。透過和諧雙向的對話,會起了教養的關鍵位置。教育不是輸入,不是把知識交給受教者而已,是幫助對方打開覺知的門,開啟通往愛的核心。在對話中真心探索,理解對方,就是充滿覺知與愛的過程。7.大人在回饋時,內容要溫暖,訊息要明確,聲調需和諧,可使他們的情緒較容易穩定。8.孩子寫功課拖拖拉拉,在房裡玩耍太久了,家長常會說:「還不趕快把功課寫完!都已經幾點了!」。上述語句若更改為對話模式,可以這樣的呈現:「怎麼啦?你功課還沒寫完,怎麼在這裡玩呢?發生什麼事了?」。9.不只是期待未被滿足,彼此的傾聽會被封阻,要是彼此觀點不同,人們的耳朵也經常關閉,不懂傾聽,只想說服對方而已。10.人們若能關心「人」,而非關注在人的「行為」或「結果」,那麼傾聽就啟動了。不是去看問題,而是看人的困難,若只是看問題,會將人問題化。若是看見人的困難,就會看到人的資源,看到人的力量,行為不是一個人的全部,轉化與溝通就有了可能。
2024.03.07
春暉診所團體督導訓練
113/3/4邀請上善心理治療所院長羅秋怡擔任春暉診所團體督導,藉由羅秋怡臨床心理師豐富的學經歷,與春暉醫療同仁一同探討心理諮商相關議題及困境,無法到場的同仁也藉由線上會議方式一起參與討論。未來春暉仍會不定期舉行內部相關團體督導,期望能更妥善的協助走進春暉診所的各位。
2024.02.29
壞種子(格林文化出版社)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壞種子是一本由第一人稱出發的繪本,壞種子常常聽到其他種子們在他的背後,用根本可以讓他聽到的音量說他壞話,但是他也無所謂,「反正我就是這麼壞,對,我超壞的」,他遲到、他惡作劇、他插隊、他不尊重人、他故意吵鬧。 但是其實原本的他並不是這樣的,他長在一朵溫暖的太陽花上,有一個快樂的大家庭,一直到有一天,他被採收了,他的家庭分崩離析,一直到差點送進一個人類的嘴巴裡,臨時逃了出來,他狠狠摔在地上,等他醒過來,他就變成壞種子了,沒有人要跟他做朋友,他就一個人流浪、迷失自我,一直到最近,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不想再當壞種子,我準備好要當一個真正開心的種子」。一開始真的不容易,尤其當你使壞了這麼久,所以他還是偶爾有點不乖,但是他開始努力的有禮貌,試著微笑,幫助別人,做得還是不夠好,但是沒關係,他還是很努力的嘗試著。 這篇故事談論到兩個很重要的學園問題:貼標籤、言語霸凌;被貼標籤的孩子固然辛苦,但是對孩子有情緒的同學們,其實也默默的承受很多的不舒服,才出現了貼標籤的言語,可能一開始沒有惡意,因爲不知道怎麼解決心中的憤怒,不小心的就成為傷害別人的人,所以春暉診所的醫生、心理師都會建議:霸凌跟被霸凌的雙方都需要來接受心理諮商課程。 故事的最後,壞種子又聽到有人在他背後評論他了:「欸,你知道嗎?那顆種子超壞的」。 「其實,他沒有這麼壞啦」。 一道陽光灑在壞種子的身上! 春暉診所祝福每位在霸凌當中煎熬的孩子,都可以找到平靜的曙光。
2024.02.20
1分鐘高效表達術,讓你說話不再被當空氣!(如果出版)
蔡幸芳醫師 最近在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需要與人溝通,發現自己的說話方式無法達到有效的行動力,甚至招來負面的批評,不只讓對方有負面感受及想法,更讓自己覺得內心受傷、委屈而憤怒。積極地希望能學習一些說話術來改進自己。這本書的寫作方式,真的很特別,他的表達方式及編排都很簡潔有力,非常吸引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覺得還是需要在往後遇到狀況時不斷的思考與練習怎麼說得更好,才會真正的提升自己的說話術。以下節錄一些重點跟大家分享:一、「表達」的目的是讓對方有所行動。對方不行動=沒有成果。對方有所行動=取得成果。1.「傳達訊息」的五個層級:說話→表達→傳達→行動→行動成果超乎預期。2.「以為說了」,等於沒說,是只有你自己「以為」。3.千萬不可以過度相信對方的聽話能力。4.對話語的解釋會因人而異。(在溝通上,重要的是「聽者如何解釋」)。5.表達心情時最重要的是「語言」。(「語言」比「非語言」重要。)6.當對方行動時,才算是有成果。二、無法讓對方採取行動的表達方法。擺脫「自以為說了」的表達方法:無法讓人採取行動的表達方式的特徵:1.一開始就宣告你接下來要說什麼。突然說出想說的事。2.一句話只表達一件事。一句話說得太長。3.在發言結構上活用「框架」,有邏輯地表達。(有四種框架:「結果法」、「兩面法」、「二、三個法」、「因為法」。想到什麼就說什麼。4.注意標點符號。(要設法讓聽者覺得每一句話變得比較精簡,讓斷句更明顯。)喋喋不休,沒完沒了。5.加進讓對方期待的「停頓」。一直以平淡的相同聲調說話。6.不用外來語和專業術語。使用困難的詞語。三、讓人開始行動的表達方法。充滿自信的發言,會讓對方開始行動:模祾兩可的說法,不會讓對方採取行動:1.在開頭用一句話說明行動。不說怎麼做才好。2.加上期限。說「您有空的時候」。3.要用基準相同的數字來談論標準。用形容的方式來說分量。4.讓對方成為夥伴。疑問句或是使用「如果」。5.不把談判視為前提。以多次交涉為前提。6.以斷定的語氣來提高說服力。描述自己的感覺。7.不重複使用同樣的說法。重複冗詞贅句。8.長話短說。超過了時間也不停止。9.以對方為中心發言。只以自己的利益來思考。10.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讓對方信服。試圖說服對方。四、讓人行動成果「超乎預期」的表達方式。1.讓對方的心情趨向正面,他就會有成果超乎預期的行動。為了讓對方的心情趨向正面,同理和稱讚對方是有效的方法。「同感」不等於是「同理」。2.就算你不是真心覺得,也能同理和稱讚。即便你內心懷有和對方完全不同的心情,只要你能夠理解對方的心情,那就是「同理」。3.用一句話牽動對方的心情。4.只要對方解釋成「被同理」就可以。5.只要對方解釋成「被稱讚」就可以。6.讓對方解讀成「被同理!」的訣竅:關注對方的行動、想法、情緒。7.讓對方解讀成「被稱讚!」的訣竅:(1)不讓對方說出負面話語,(2)用「提問」讓對方誤以為「被稱讚」,(3)讓對方「炫耀一下」,(4)告訴對方來自第三者的傳聞。五、不同情境下促使對方行動的表達方式。1.有事想跟忙碌的上司商量。從「結論開始」,在開頭就用一句表達「我想要商量的是關於ooo」。2.有事拜託比自己年長的下屬。透過給對方面子的方式,展現尊敬的態度。「希望向您請益」。3.想提醒經常無故曠職的工讀生。不要用「高姿態」,改成用「請託」的方式來表達。認同對方,加上感謝的話。「有件事想拜託您」。4.如果對方總是長篇大論的話。不妨在一開始就先宣告時間的限制。不妨使用「對了」這句話。5.反對對方的意見時。也不要全盤否定,要先認同對方的意見,再表達自己無法贊成的心情。6.反對對方的意見,且想要堅持自己的意見時。你要認同且不否定對方的意見,以避免情感上的對立。此外,你也可以透過談論自己意見的缺點與因應對策,讓對方知道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7.當自己的意見遭到反對時。請你不要變得情緒化、責難對方,而是要把對方拉到自己的陣營。8.希望不遵守截止期限的人能遵守。你不用責備或指責對方,而是要商量解決方案。不是要討論對方的行動,也不是談論是誰的錯,而是以「在業務中感到困擾,因為你值得信賴,所以想跟你商量」的形式提出討論。9.希望下屬有問題時立刻上報。你要把報告的重要性告訴下屬,也必須讓下屬能夠想像透過報告會有什麼好的後續發展。10.希望對方不要一直問同樣的問題。你不妨主動深入挖掘更具體的問題所在。「謝謝你願意針對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更具體地告訴我,是哪裡怎樣讓你不懂呢?這樣我就能更準確地說明」。☞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都需要「聽見」以及「被聽見」,好的對話是「縱使意見或觀念相左,也不要急著反對,先同理對方的感受,再好好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此才能讓對話繼續」。
2024.02.16
養身在動,養心在靜-居家超慢跑
運動有助於大腦分泌腦內啡,在家也可藉由放鬆運動加上超慢跑來活動筋骨,超慢跑屬於全身性的運動,可以提升我們的體能以及心肺功能,也有助於舒展身心!居家超慢跑:用很慢的速度原地做跑走的練習,先維持10分鐘開始,再循序漸進到每天30分鐘。居家超慢跑4大訣竅: 1.前腳掌先著地,後腳跟再落地2.膝蓋保持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增加膝蓋緩衝力3.步伐小、腳步輕,輕鬆跑4.每秒約3步,每分鐘約180步,依循自己的節奏☛ 我家也是健身房(故事篇)☛ 我家也是健身房(年輕人篇)☛ 我家也是健身房(長者篇)☛ 超慢跑4大技巧! 徐棟英 5分鐘腿部運動 逆轉骨密度 解救膝蓋痛【 挖健康直播 】 江坤俊醫師 (影片25分:23秒開始有超慢跑技巧教學)參考資料來源:10分鐘居家超慢跑,提升讀書效率!(衛生福利部)超慢跑4步驟教學!節拍設定、好處與功效一次看懂|《時時刻刻微養生》(天下文化)健康2.0
2024.02.15
森林裡的鋼琴師(維京出版)
吳文翠藥師 /蔡幸芳醫師 一隻住在森林的熊熊鋼琴家,他被人類發掘、被邀請前往城市生活,熊熊嚮往人類描繪的世界,選擇與自己的同伴不告而別,在一番功成名就後,他才發現,原來他好想回家。他奔往森林,卻找不到任何一隻他的同伴,這時候出現了一隻灰熊熊,帶著他往森林裡的深處走去,映入眼簾的,是他以前一直彈的那架老鋼琴,上面掛著滿滿的他在人類世界演奏會的海報、新聞、專訪的照片,原來大家都在守護著他,等他回家~這一系列的書有三部曲:森林裡的鋼琴師、城市裡的提琴手、森林小熊的音樂,裡面的故事發人深省,有的人因為追求自我而離開愛的家人,有的因為一時的情緒衝突而與家人疏離,只能把後悔放在心中,有的是因為所愛而犧牲了自己,但是最終他們都努力的打開心門,用寬容的心、感恩的情去跨越過去的藩籬,牽起所愛之人的手,找回更好更棒的相處模式。家是我們出生的地方,可以是一個人獲得庇護的港灣,對有些人來說卻是不願意面對的傷口,到底要怎麼找回自己,找回自己的家,讓我們都可以回家。伴侶/家庭心理諮商:☛ 陳昱齊心理師 ☛ 李芳儀心理師 ☛ 康韶珊心理師 ☛ 龔毅珊心理師
2024.02.14
「星星的孩子-自閉症」
蔡幸芳醫師最近我和一位心理師共同處理一位七歲多中度自閉症合併智能不足的小孩,她幾乎沒有口語、會突然暴怒而有自傷(咬自己的手、撞頭)、傷人行為(踢桌子、櫃子、別人、柏油路、咬人等等),她的手腳到處是傷口、瘀青,案父母對她很無能為力才帶來就診,除了趕快加上藥物治療之外,也開始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課及親職教養的諮詢,上第一堂心理諮商課時哭喊一整節課,也將裝潢的牆壁踢破一個洞,後續個案逐漸改善,最近這次上課個案可以配合上完50分鐘不哭鬧,但一下課突然不明原因的暴怒、出現自傷行為(躺地、頭撞地、亂踢),在心理師、醫師、護理師、母親的合力壓制過程中,我們都被個案咬傷。事後思考該如何協助這個個案及案家,目前案母自己一個人照顧個案,案母真的是需要一些社會資源、人力的幫忙,也需要讓案母知道發生這種狀況時她可以怎麼保護及制止個案的行為加上怎樣安撫個案的情緒,逐漸學會猜到、看懂個案的需要,這些真的都很不容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一部影片「星星的孩子」及主角坦普.葛蘭汀參加自閉症大會的紀錄片,主角就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她的媽媽願意接納、陪伴著她長大,相信她不比別人差,只是與眾不同,後來發現她有一些特別的能力,她能以一種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她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媽媽讓她學習自力更生,主角說媽媽教她有禮儀、規矩,這些很重要,這些幫助她融入社會。她提到她需要被擁抱的感覺,擁抱的感覺讓她平靜下來,但人的擁抱會帶給她不安,所以她自己製造了一台機器可以給她擁抱的感覺。她對於聲音、顏色都很敏感,過度敏感並不好,會引起過度的焦慮反應。
2024.02.06
我們的星期六(小天下出版)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艾娃最期待星期六,因為星期六是媽媽整個星期唯一不用上班的日子,所以在星期六他們有好多事要一起做,他們要去圖書館聽故事角、去髮廊綁辮子頭、一起去公園野餐、晚上還要去看手偶表演。今天就是令人期待的星期六,沒想到去了圖書館發現今天故事角取消了!他們一起閉上眼睛深呼吸,媽媽安慰失望的艾娃:「今天會很特別的,今天一定會很精彩的,因為今天是我們的星期六」。沒想到之後的行程也不盡人意,去髮廊綁好的辮子頭被經過積水的行車毀了,去公園野餐的時候發現當地在舉行活動,吵鬧萬分無法野餐,最後一個行程終於抵達手偶戲院時,媽媽發現他沒有帶到入場票,媽媽自責地哭了,艾娃這時候反過來安慰媽媽:「媽媽別擔心,今天還是很特別,今天還是很精彩,因為我們在一起」。這篇故事最可貴的地方是艾娃平常與媽媽相處時間少,但是他們面對生活上的挫折時是同一條心,春暉診所內也有很多面對這樣狀況的大小朋友,大人苦於陪伴時間有限,擔心無法給孩子富足的時間與資源,也有孩子因為家長疏於陪伴而孤單落寞。別擔心!大小朋友透過春暉診所專業醫生、心理師的專業協助,重建了溝通的橋樑,建立了你我同在一起的感覺;春暉診所祝福每一顆彼此相知相惜的心可以共享生活中之樂,也可以共承生命中之苦。 家庭關係心理諮商課程推薦:#龔毅珊心理師 #康韶珊心理師 #陳昱齊心理師 #李芳儀心理師
2024.02.05
質感說話課(遠流出版社)
蔡幸芳醫師「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自己和他人最美的禮物」,這句話好美啊!我也希望能擁有這樣的言語力量。作者潘月琪是資深媒體主持人,也是口語表達訓練講師,她在工作上需要常常講話,經由她不斷提升自己說話的功力及對人的好奇,聽到她講的話或寫的文字就能得到正能量。各位可以搜尋她在TED的演講「言語的溫柔力量,是送給世界最美的禮物」。我在工作上也是常常需要講話及同理他人,但有時也會因為對方的說話方式被激怒或被傷害,我也常常需要自我覺察,自己是否說得不好或說話傷到別人,尤其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這樣的狀況,希望自己在壓力下仍能用溫柔的言語傳達善意給對方。如果曾被我的言語傷到的人,還請您們見諒,我會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說話方式。以下節錄一些重點或美好的句子跟大家分享。1.探索自己的口語表達習慣,控制自己的說話音量,咬字清晰,掌握語速節奏,將專業術語改成好理解的文字,少說廢語贅詞。2.建立「好感度」,可以透過眼神、笑容、合宜的肢體接觸。3.對話的藝術,可以來自高品質的閒聊、讚美,避免否定、質疑、命令句,學習如何面對咄咄逼人的對象及如何禮貌打斷、優雅脫身,對人的好奇心、安慰的話語、聆聽、多學一門外語豐富人生旅程、勇敢走出日常都可以讓我們的對話更美好。4.建立自己的言談風格,用字遣詞形塑自己的外在形象,真實做自己,記得感謝,止語時光讓我們更能自我覺察與內觀,不用完美。5.如何讓聲音更動聽的重要提醒,飲食上好好喝水(每隔一小段時間喝一小口溫水讓喉嚨保持濕潤),少喝酒、少吃乳製品和甜食、炸物,飲食盡量清淡,保持平和的情緒,多讓自己開心。生活上隨身攜帶圍巾以保護喉嚨,減少感染生病,不要太用力咳嗽,不要去太吵的地方、大聲講話,遠離太乾、太熱、太潮濕、空氣太差的環境,多做運動,建立生活紀律,靜坐冥想,記得提醒自己身體姿勢保持端正,讓氣流進出順暢。6.如何練習以達到有質感的談吐,身體感知練習(自我覺察)、清晰度練習、發聲練習、呼吸練習(例如腹式呼吸)、焦慮減壓練習(例如正念行走)。如果能了解自己說話的狀態,讓吐出來的言語更有質感、更有溫度,注入鼓勵、療癒、陪伴、善意這些利他的心意,會從中更了解自己,更同理他人。若想清楚表述一件事情,達成良好溝通,「順利被聽見」絕對是首要條件,不是把你想講的內容「和盤托出」就功德圓滿,還要對方聽進去才有意義。掌握聲音的收放狀態只能靠自己,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功夫,就是好好學習控制呼吸。特別推薦腹式呼吸。想成為有質感的說話者,請持續淬鍊敏銳度,不只觀察他人與四周環境,更要對自己保持覺察。分享任何知識想法時,請盡量體貼,說得淺顯一點,主動多解釋幾句,聽眾會感謝妳,也絲毫不會減損你的專業形象。體貼高明的表述者,都具備深入淺出的「知識轉化」能力。影響溝通要素可分為三大類,說話者的「外觀」、「聲調」、「言詞內容」。肢體語言、聲調跟他所說的內容不一致,那麼他所流露的「非語言訊息」對於溝通的理解和可信度上,就顯得格外重要。建立「好感度」,讓人想和你繼續交談。好感度是指藉由傳遞身心與情緒的善意,讓人產生正面態度的能力,讓人覺得舒服。受人喜歡是一種能力,也是和他人相處融洽的重要特質,好感度包涵了社交、同理心、情緒智商等能力,還有「真實」。美麗的臉龐、得宜的穿著、優雅的舉手投足、待人處事和專業能力、始終言行一致,才是讓好感度能持續的重要薪火。當自己的名字被好好記住,並且好好地被唸出來,特別有種被重視的感覺。人類最深層的需求,是被人欣賞的渴望。學習養成坦率讚美別人的習慣,對方有哪些令你欣賞、感動、亮眼的表現和特質,真誠自然地講出來,若能說明具體原因就更好了。如何與咄咄逼人的對象溝通的實用建議:1.音量要適中,在心中告訴自己「並不是講話大聲,看起來理直氣壯,就一定有道理」。2.語速不要太快,聲調越沉穩,越有力道。3.用溫和堅定的眼神,勇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確認他所想要表達的訊息內容,簡述、核對,不卑不亢的態度,不要把對方過度放大。4.面對不舒服的對話情境,我們永遠可以喊暫停,另約時間溝通,或用文字溝通。面對對方問什麼、表現什麼,我們不一定都要有所回應,也不一定要「立刻」回應。以柔克剛,需要時間和耐心去卸下他的武裝,消弭彼此的隔閡。如何禮貌打斷、優雅脫身?要懂得拋出「好問題」,專注聆聽,才知道哪裡是最適當的插話點,再趁他換氣的毫秒之間,切入適合的話,找到介入的呼吸頓點。心裡滿滿的關心,不要用教訓的口吻表達,試著採用邀請的方式說。如何陪伴對方度過困境低潮而給予安慰的力量?每個人接受到「被愛」的訊息各有不同。平時對人有更多了解,越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對方最想要的安慰方式。陪伴、安慰的聲調及言語、鼓勵對方都能給予安慰的力量。當有人專心聽我講話,而且我講的話被聽懂了、被記住了,會有一種被了解接納的感覺。保持樂觀開放的態度,全心投入每一刻,多開口交談,用新的眼光欣賞已擁有的一切,比較容易發現「生活的喜悅之道」。所有時光都不會重來,所以讓我們好好珍惜彼此在這一刻相處的心意。人生旅途的美好,並不在於一程山水一程風月的恣意灑脫。最感動美好的,是在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後,仍保有初衷的美好。捧起你破碎的心,讓它化為藝術。
2024.02.01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由(健行文化)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這是一本有關自殺者遺族,敘述如何面對自殺情節,如何幫助有這類困擾的人的相關書籍。作者的兒子在他12歲的時候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這之後作者與大兒子關係破裂,與先生離婚,遠走他鄉。自殺者遺族通常都會有罪惡感跟羞愧感,通常必須靠著信仰走過生命的幽谷,作者也曾經走過,靠著信仰平靜下來,但現在的她需要的是找回失去的自己的現實感,而面對痛苦的方式就是在痛苦中找到一丁點不放棄的元素,宣告為它活著,成為一天堅持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作者開始了她的紀錄:為了今天的悲傷而活,為了今天的想念而活。作者分享到遺族們最需要的就是愛跟「福氣」,也就是他人的協助與支持,不要再對他們說「想開一點,走出來,他到了更好的地方⋯」等等;陪伴、傾聽、一杯熱茶,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不只有生死才會有遺族的產生,凋亡的感情、友情、機會,或許我們身邊也有親朋好友,甚至是自己,就正在為每天活下去的意義掙扎,春暉診所有專業的醫師、心理師團隊,讓我們為你倒上一杯熱茶,一起為心中的傷痕、為這命運而活,更要為了今天、為了這一世、為了自己每一天的進步,好好的活下去。
2024.02.01
讓告別成為禮物(健行文化)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在診所內會遇到一些大小朋友因為家人的離世陷入情緒低潮來就醫,有些小孩甚至還沒被告知親人過世的消息,身體跟心理卻因為感受得到家人的消失,而有很大的影響:失眠、食慾降低、做惡夢等等,通常遇到這種小病人,我都會很不捨而默默地把他們的藥都撥小小錠分好,希望他們可以早日獲得平靜。但是到底要怎麼面對死亡,如何陪伴家人或自己走完最後的日子,家庭如何安排臨終後事,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等等,這本書有全新的見解。原來死亡跟臨終是可以被主動討論的,也可以選擇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無痛的、有尊嚴的走最後的路,主要照護者也應該被關心到,家族也會因此而更團結。至於小小孩的部分作者也很清楚的說明,不應該有年齡太小、等時間到了再提種種迷思,有些大人會因為怕自己說錯話,或想保護孩子而用隱晦的話語說明:「他離開了、他睡著了、他去很遠的地方旅遊了」,讓孩子總是擔心是不是因為自己不乖而被丟下了,導致更大的心理傷害;應該用清楚的語言,簡單的解釋,主動地且重複的跟孩子說明,如果自己來開口真的很困難,可以向外尋求協助。春暉診所專業醫師、心理師團隊會盡全力的協助您、協助您所愛的人,讓臨終的過程更有意義,也更溫柔。生死議題心理諮商:#龔毅珊心理師 #林詩敏心理師 #康韶珊心理師 #許文嘉心理師#張瓊方心理師 #陳昱齊心理師 #李芳儀心理師
2024.01.27
最了不起的東西(小天下出版社)
吳文翠藥師/蔡幸芳醫師 書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小小發明家,她總是嘗試發明新東西,但是今天的發明並不順利,她嘗試了各種方法、各種材料、各種組合,都還是沒辦法達到她腦中「最了不起的東西」藍圖,每一個她完成的試做品,都少了那麼一點完美,沒有人懂她的作品,也沒有人欣賞它們的美,她覺得那些試做品都是廢物。一整天下來,她的疲憊跟她的情緒都到達頂點了,在另一次重新組裝的過程中,她敲傷自己的手指,她疼痛、憤怒然後失望的大哭,她覺得她自己好沒用。她的好助理狗狗提議要去散步,一開始並沒什麼幫助,但是慢慢的,情緒緩下來了,心鬆開了,小女孩意外的發現,她之前試做的好幾個失敗品,都有它們獨一無二用途,她心情好多了,休息結束又再次重新創作,這次不一樣了!真的完成內心理想的作品,雖然還是有一點點小地方不如預期的完美,但是因為心情鬆開了,也沒關係了,還是一件最了不起的發明,是一個可以一起帶狗狗去散步的滑板車狗狗乘坐裝置!這個故事很有名,甚至被拍成動畫小短片,故事中我體會到的是,人生裡面真的不會有完美故事,但是我們要怎麼去面對自己這些不完美,就是智慧。在春暉診所裡看見一些孩子,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同儕相處的挫折、面對考試的壓力、感情的不如意,而有了很悲傷的想法因而就醫。除了藥物、專業諮商,一個受傷的心靈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家長們要如何擁抱這些情緒,陪著孩子去接受人生起伏十之八九,鼓勵孩子重拾自信,是我們要一起努力的,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這些生命的挑戰,去了解過去的風風雨雨,驀然回首都是一番回味風景,沒有經過一番逆境淬煉,也不會造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