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

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出色出版社)

蔡幸芳醫師

最近我要去某高中跟輔導老師們演講,講題是有關於自律神經失調,買了這本書想看看其他醫師有無更精闢的見解,看完覺得彼此對原理與治療方式的認知沒有明顯差異,作者王健宇醫師用很淺顯易懂的說法讓病患及大眾了解。

我們春暉診所有採購醫學中心等級可做為研究使用的自律神經檢測儀器,不同於坊間一分鐘檢測儀器,我們可以擷取不同時段的原始數據作分析,不只可以做休息狀態的分析,還可以加做壓力狀態的分析,可以更敏感地看到自律神經在不同情境下的變化。我們也有從國外採買生理回饋訓練的軟體,利用視覺化的遊戲方式幫助您看到自己的生理指標的變化並學會放鬆。


我們團隊的醫師可以透過仔細問診及相關檢查來協助有自律神經失調困擾的人找出原因並規劃適合個人的療程,幫助您藥越吃越少,人越來越健康。這就是我們春暉診所的宗旨「有效醫療,幫助病患達到身心靈的健康」。


以下我節錄一些書中重點給大家參考。
1.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分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各自分布到身體的內臟器官,兩者形成一個對稱且平衡的關係,掌控並調節呼吸、心跳、胃腸蠕動、睡眠、免疫反應、汗腺、毛細孔等生理機能。自律神經不受自我意識控制,身體都有自我控制與回饋的機制,身體自然而然的運作。


2.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形成平衡,也是一種相互拮抗的關係。交感神經就像身體這部車的油門、引擎,可讓每個人用來面對壓力時引發警覺、恐懼、戰鬥、逃跑等反應,因而得以生存下去。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將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副交感神經就像身體這部車的剎車,得以讓我們緩慢或平順地停下來。為了生存而競爭,面對環境所給予的考驗,我們不得不處於警戒狀態,但長期置身於警戒狀態時,又會過度消耗身體太多元氣和能量,最終導致健康受損、壽命縮短。所以我們有時候必須休養生息、放鬆心情和腳步。


3.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涵蓋全身各器官,例如頭痛、頭暈、肩頸緊繃痠痛、喉嚨有異物感、口乾、眼澀、胸悶、胸痛、心悸、喘不過氣、手腳冰冷、盜汗、噁心、想吐、缺乏食慾、胃痛、胃食道逆流、腹脹、腹痛、打嗝、放屁、腹瀉、便秘、大腸激躁症、頻尿、皮膚乾燥、癢、過敏、掉髮、容易緊張、憂鬱、恐慌、生氣、全身無力、失眠、免疫力過低或過高等症狀。一有症狀,要先排除是否為某些器官的疾病,而不要自認為都一定是自律神經失調。


4.自律神經失調雖以生理症狀表現,實際卻與心理健康有關,神經傳導的物質也會影響到我們大腦的情緒系統,造成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等。


5.自律神經失調和失眠互為因果關係。睡好很重要,透過腹式呼吸、靜坐、冥想、瑜珈、聽音樂、白天運動來放鬆自己,以改善睡眠,必要時服用安眠藥也是利大於弊的選擇。


6.「自律神經檢查」是透過「自律神經檢測儀」來測量某一個時段的「心率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測量過程約5-10分鐘,接著藉由運算數據評估受測者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功能。
(補充說明:自律神經維持身體的恆定,包括規律的心跳,當人體有變化時,自律神經就會有一些改變以維持規律的心跳,一般心電圖偵測不出來的心跳微幅變動,這就是「心率變異」,是需透過微電腦的分析才能看得出來。)


7.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自我提醒的重要訊號,除了就診服藥,更重要的是要搭配「調整自我」的行動,包括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心情調適。「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決定你的看法、作法、健康的方向,尤其是A型人格要求完美較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長期壓力累積,必找破口,所以現代人壓力大,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了解自己,接納自己,讓周遭和你有重要關係的人了解你,尋求協助,改變自己,調整生活型態,建立自己的「恆定」,心要安定,情緒要平穩,腳步要放慢,學習轉念,夠好就好,不要追求完美,不要過勞,下班要有休閒喜好及運動,放手(事物)、放下(心中掛礙)、放生(自己和他人),才有可能真的改善自律神經失調。